「那些殺不死我的都使我更強大。」… 真的嗎?

人生難題

仔細想想,我們如何看待一個人的作為是成功或失敗?如果有一個人大學休學了,但後來成為偉大的創業家,那我們會認為休學就是他成功的因素之一,像是大家都知道的比爾蓋茲和賈伯斯的故事。然而,休學這件事本身,和其他聽起來是「失敗」的事件,真的能夠那麼簡單被認定為未來的成功之母嗎?

你成功了,失敗就變成了成功之母,不然失敗就只是失敗而已

和「失敗為成功之母。」一樣,常常被拿來鼓勵大家不要灰心的,就是尼采說過的這句:「那些殺不死我的都使我更強大。」 然而這句話還有一個重要前提,那就是 你得活下來,才能變得更強大。 雖然大多數人在引用這句話時,心裡想的可能是「感謝一路走來辛苦的自己,如今終於可以證明過往的經歷都沒有白費」,但對於那些覺得自己很失敗、正處情緒深淵的人來說,這句話就像是在告訴他們:「你怎麼會不能承受?那就不能變強大欸!」 「那些殺不死我的都使我更強大。」這句話在帶給一些人力量的同時,也讓我在對自己感到絕望,甚至沒有力氣繼續迎向生活的挑戰時,對自己有更多的懷疑,也更看不到失敗的盡頭在哪裡。 在我還沒有覺得自己成功的時候,那些殺不死我的,只是讓我一步一步跌落谷底。但後來,我在《這一次,我們不再逃避煩惱》書中看見了另一種看待失敗的方式。

有時候,失敗就只是失敗而已,但那又如何?

尼采說的並不是萬事萬物的因果法則,所以失敗並不一定能令人堅強。他強調的是決心,即使處於糟糕透頂的局面,也能下定決心、活出最好的自己。
《這一次,我們不再逃避煩惱》


屬於「成功之母」的失敗,可能只佔所有失敗裡的一小部分,更多時候,失敗就是失敗而已,沒有第二句話。也許尼采想表達的,並不是要立刻讓自己振奮起來、不是永遠都要正向面對失敗。有些失敗就是失敗了,你也不知道這一個是不是「成功之母」,逼自己往好的方向思考,並不總能幫你消化負面情緒。 有時候,你需要的是多一點的堅持,然後抱著「無論失敗與否,都想做的更好」的決心,告訴自己:「也許可以再嘗試一次。」 但如果你沒辦法繼續努力了,那也沒關係,先讓自己好好活著,因為只要還活著,總會有能繼續走下去的路。 比起逼自己用更多的正面情緒擊退負面情緒,書中提到的愛爾蘭作家 Samuel Beckett 這句務實而冷靜的話語,著實帶給我更多的鼓勵。

嘗試、失敗,沒關係。再嘗試、再失敗,還是沒關係——這是華麗的失敗。
Samuel Beckett

成功或失敗,誰說了算?

雖然我們都知道世俗的標準不能適用於全世界的人,但我們還是難免會用別人的眼光,來認定自身的作為到底是成功或失敗,然而比起別人眼中的標準,也許我們該為自己定下一個更為重要、更不會隨意變動的量尺,那就是自己的價值觀。 尼采也許沒有在生前活得很成功、很出名,甚至在死的時候更是狼狽不堪,但他成功成為了思想家與作家,那是他一生的願望。

奮力毅搏卻失敗了,這是人生在所難免的境況。然而,無法秉承自己的價值觀行事,這才是人們應該竭力避免的大失敗。
《這一次,我們不再逃避煩惱》

人生中不能控制的事情太多了,其中也包括努力的結果,以及別人看待那些結果的想法,與其把成功與失敗建立在那些不可控的事情上,不如試著用自身價值觀來判定。即便結果看起來一點也不成功,但如果過程中的選擇都是以你相信的信念作為基礎,那麼別人的想法如何,對你來說也沒那麼重要了。  

延伸閱讀:總會有搞砸的時候… 如何面對職場挑戰?《麥肯錫:在哪工作就在哪成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文章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