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tomize Consent Preferences

We use cookies to help you navigate efficiently and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s. You will find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all cookies under each consent category below.

The cookies that are categorized as "Necessary" are stored on your browser as they are essential for enabling the basic functionalities of the site. ... 

Always Active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No cookies to display.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No cookies to display.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No cookies to display.

職場快速成長的必備工具:有效的工作筆記怎麼做?

目錄

take notes for work

這篇文章將會分享我在職場自學、持續成長的必備工具 – 工作筆記。在快節奏的新創環境中,有效的學習力會大大影響適應變化的能力,也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而持續做有效的工作筆記,就是一個能夠幫你達到這個目標的關鍵工具。

我會分享在不同的工作場景中,怎麼透過工作筆記工具和流程,持續累積與成長。我也會把一些應用範例放在底下給大家參考。

無論你是剛剛步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還是已經在職場上歷練多年,希望都能夠提供你實用的建議和方法,一起讓工作筆記成為你的最佳職涯成長夥伴!

為什麼要做工作筆記?

大腦的記憶空間就這麼大,我們其實沒辦法記得所有事情,雖然知道錯不要犯第二次,但還是會偶爾忘記,而工作筆記就能幫助我們把走過的路和跌跤的經驗重新梳理,將零散的資訊轉化為有組織的知識,變成下一次做同一件事情時的提醒,讓我們能持續學習、快速成長。

Step 1:釐清工作筆記的應用場景

在開始做筆記之前,先思考你需要的工作筆記是哪一種。將筆記的用途分類,才知道什麼形式或方法最適合,同時也可以提高筆記效率,確保這次花時間做的筆記,之後也有應用價值。

我在工作上常用的筆記目的有這些:

  • 專案記錄與會議紀錄:記錄 deadline 或重要時間點、專案狀態、待辦事項
  • 技能學習:記錄觀念、心法、技法、應用案例
  • 資料收集:記錄每則資訊的來源、關鍵字、可以學習或參考的重點內容

Step 2:決定你的筆記架構

根據不同場景和需求選擇適合的架構,能讓你的筆記更有組織性,以後要找筆記或重新整理的時候也會更方便!

Top-down vs Bottom–up 筆記架構

Top-down 指的是從上而下,從一個大主題,往下拆解成更多子主題

  • 特點:從整體掌握,再分析細節
  • 適合的筆記類型:針對特定主題、特定情境的筆記。
  • 例如針對時間管理這個主題,底下可能有運用時間的方法、時間管理工具與軟體、行事曆管理、精力管理等等的子筆記。

Bottom–up 指的是從下而上,有多個子主題的筆記後,再往上找能包含子主題的主題,將他們歸納成同一個類別的筆記

  • 特點:從細節出發,最後構建整體架構
  • 適合的筆記類型:還不確定方向的筆記
  • 例如閱讀筆記。一本書中可能有很多個不同的概念,但每個資訊都可能可以歸類在不同主題,很難一邊寫筆記、一邊分類主題,所以更適合以「書」為單位來製作筆記。
  • 在讀更多某個領域的書之後,可能會看到類似的概念在不同書中出現,這時候就可以再整理出特定主題,以 Top-down 的方式整合閱讀筆記

依主題分類 vs 依日期分類

有時候想要像寫日記一樣,馬上記錄想法或學到的東西,但總是因為還不知道怎麼歸類,就停手了。

後來我發現 Heptabase 的 journal 功能,可以完美的解決這個問題!

你可以像寫日記一樣,記錄每天的想法和筆記,再以一個固定的週期定期回顧日記(我會以週為單位),把這些零散的筆記整理進它們該去的主題白板中,不但能夠輕鬆記錄,也能夠確保有用的東西被留下來。

Heptabase 日記功能:journal

Step 3:設計筆記流程

雖然我認為筆記是職場自我學習的必備工具,但是在工作繁忙的情況下,一開始也會覺得,根本沒時間做筆記!

所以真心建議,一開始就要從「阻力小」的方式開始。

降低筆記阻力

當你有一個輕鬆方便的筆記流程,就能夠開始快速累積資料庫,然後開始感受筆記帶來的好處!

  • 選擇適合情境的筆記軟體
    • 備忘錄:零碎想法
  • 簡化筆記功能運用很多筆記功能越來越多,但想要真的活用筆記軟體,要做的不是把全部的功能都派上用場,而是先去思考自己的使用情境,再去想哪些功能可以滿足情境。 例如:
    • Notion 是很適合用來管理專案的工具,雖然有很多公式、AI 生成內容的功能,但只要有狀態標籤和簡單的行事曆、timeline 檢視模式,就可以滿足大部分的基本需求了。
    • Heptabase 主打「學習」相關的應用情境,只要是跟學習有關的筆記需求,都可以在 Heptabase 上進行,不同筆記之間,也能用線條繪製關聯性,箭頭的繪製很彈性,甚至繪製成心智圖! 但每則筆記的標籤和整理標籤的看板,就不是我每次都會用到的功能。
    • 備忘錄只有基本的文字格式、檔案夾分類、釘選、和標籤功能,但在收集靈感的時候,我反而喜歡用備忘錄來記,因為手機可以非常迅速地打開備忘錄,同時也因為功能很少,反而可以專心在內容的撰寫上,不會被其他功能分心。
Heptabase 箭頭彈性
△ Heptabase 箭頭很彈性,可以用樹枝狀或心智圖的結構排列、組織每一則筆記

將「筆記」納入日常習慣

這裡分享一個讓筆記成為日常習慣的方法:妥善運用零碎的時間

零碎時間也是時間,我們常因為覺得時間少,好像沒辦法做太多事,就讓這些時間被浪費了,但如果把每天浪費的時間加起來,少說也有 1 小時以上!

後來我把零碎時間分成 10 分鐘以內、10~20 分鐘、30 分鐘,也分別先列出自己可以在這些時間內做的事情,讓自己之後在遇到有空閒的時候,就會開始想說可以做什麼事:

  • 5~10 分鐘,例如等待會議的空擋
    • 檢查信件
  • 10~20 分鐘,例如等午餐的時間
    • 打開備忘錄,看工作上目前需要發想的東西,有沒有更多靈感,或思考一些工作上的問題,並寫下想法
  • 30 分鐘,例如通勤時間
    • 記錄工作的反思

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利用時間,也能讓「做筆記」變成一種有事沒事就會想去做的事。只要在生活中隨時留意,你一定可以找到輕鬆開始寫筆記的時間。

以終為始

在設計筆記流程時,也要一直記得你的目的是什麼。

just-in-case learning:學習未來可能會用到(也可能不會)的東西

過去,我們在國小、高中、大學的學習方式,都是先學大量的知識和資訊,再去想可以怎麼應用,也就是 “just-in-case learning”。

just-in-time learning:學習現在的需要的知識

但在現在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資訊爆炸,比起先學會所有東西,我們現在更需要知道怎麼在需要的時候,快速獲取所需的知識和資訊,也就是 “just-in-time learning” 學習方式。

做筆記也一樣,不需要把所有看到的資訊都記錄下來,只需要在「需要」的時候,收集跟現在面對的問題和挑戰有關係的資訊,專注於真正重要、而且可以快速派上用場的資訊,提高筆記的效率和精準度。

我們也可以透過 “just-in-time learning” 隨時回顧、更新目前腦袋裡的知識,以應對職場上的多元挑戰。

⚠️ 有需要,再做筆記

文章分享了很多我對做筆記的看法,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跟隨心中的好奇心,不要因為被外在資訊干擾,而寫下對你來說一點也不重要的內容。

資訊太多、把網路文章存起來的工具又太方便,我自己也常常把很多跟自己不太相關、不重要的東西都收集到待讀清單或筆記中,但這種作法除了讓我的筆記變多、變豐富以外,不一定能得到什麼收穫。

在寫工作筆記的過程中,還是要回到寫工作筆記的目的。我們是為了提升自我學習能力和工作效率,而不是為了讓筆記變得像百科全書一樣。

以後當你遇到不知道是否需要納入筆記的資訊時,也許可以問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1. 這則資訊是否與我目前的工作或學習目標有關?

2. 這則資訊能幫助我解決目前遇到的問題,或提升我對事情的理解嗎?

如果這些問題的回答,讓你覺得這則資訊並不重要或沒有幫助,那就可以不加入筆記中。專注在對自己真正需要的資訊上,才能充分發揮筆記的作用。一起學會做工作筆記,加速你的職涯成長!

如果你對工作筆記相關的文章有興趣,你可能也喜歡:老闆不會等你學會,再讓你面對!工作的學習策略

如果你在工作上有許多「學習」相關的使用情境,像是要快速學會「怎麼寫企劃」、「怎麼寫文案」,推薦使用 Heptabase!你可以像玩遊戲一樣,由下而上,自己從片段知識開始建立起學習地圖,也能參考書籍或線上課程的架構,由上而下展開主題地圖。

資訊爆炸的時代,學會建立自己的架構與脈絡,才知道怎麼有效運用學到的東西!

Heptabase 作為工作筆記軟體的優勢:

  • 手機 App 的功能不多,對於「快速記錄」很有幫助
    • 新增筆記的功能速度很快,跟 Notion 相比,不需要花時間找到分類的頁面,再開始新增筆記
    • 記錄的時候,不用去考慮要分類到哪裡,只需要很即時地把想法記錄下來就好了,可以很專注地整理想法
    • 會讓你開始安排時間,定期回頭檢視一次這些筆記。有些想法需要時間沉澱,Heptabase 就為這些還沒有明確目標的想法提供了很好的框架
  • 箭頭使用可以很彈性,各種雙向的關聯都可以畫,也有基本的排列對齊功能,介面好看也很好上手
  • 卡片可以重複使用在不同情境下,會提醒自己要把卡片的資訊拆解成最小概念,幫助我們在學習一個知識的時候,更快知道怎麼應用、怎麼融會貫通

[Heptabase 7 天試用連結]

有任何使用上相關的問題,只要在 Heptabase 左下角的發問區提問(如圖),都能很快速地被解答。他們的 Discord 社群中,也有很多有趣的應用範例!

Screenshot 2023 11 05 Pm 12.10.2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