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辦好一場讀書會?辦超過 20 場讀書會,5 年經驗分享

目錄

Book Club 走在閱讀路上

你為什麼想辦讀書會?

一開始想辦讀書會,是因為覺得身邊朋友沒有太多喜歡看書的人,平常想聊聊自己閱讀的收穫,又不知道可以跟誰聊,所以希望藉由辦讀書會,找到一群可以聊書的夥伴。

從 2020 年到現在,已經辦了五年的讀書會,也參與了各式各樣的讀書會,我發現大多數人想辦讀書會,最主要的理由有這些:

  1. 想找到能一起聊書的朋友,拓展知識邊界和交友圈
  2. 想分享自己閱讀的收穫,透過輸出來讓學習更深刻
  3. 想聽聽看別人都看什麼書,獲得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書單

但有這些理由還不夠,你還需要知道大家通常願意為了什麼理由而參加讀書會。

為什麼別人要來參加你辦的讀書會?

如果能先設想這場活動要怎麼讓志同道合的人想來參加,就能夠有更明確的畫面,知道怎麼設計一場讀書會。

我自己參加讀書會得理由有這些:

  1. 我看過這本書了,但想聽聽看不同人會有哪些不同解讀 → 想學習新觀點
  2. 我沒看過這本書,希望透過讀書會快速了解這本書值不值得看 → 想了解書
  3. 我喜歡書的主題,希望可以跟一樣喜歡這類主題的人一起交流 → 想認識人

不同理由,就會對應到不同的考量點,決定我會不會去參加一場讀書會。

  • 如果是想學習新觀點,主辦讀書會的人是誰、他平常分享的觀點如何,就變成很主要的考量依據
  • 如果是想了解書,只要選書是我有興趣的,我就會想參加
  • 如果是想認識人,主辦人以及書的主題兩者就變得一樣重要了

怎麼設計讀書會流程?

接著回到你想辦的這場讀書會,如果想要長久辦下去,一定要先滿足自己的需求,但也要設計一些要素,讓你想吸引到的人對這場活動感興趣,這樣才可以持續吸引對的人來參加。

1. 主軸設定:找到適合的角度介紹書

讀書會不是一個一定要以書為主的活動,目的不同,書的角色也會不一樣。如果是一場以交流為主的讀書會,書可能只是一個提出問題的角色,重點是在參與者彼此的交流和討論,所以如果這時候主辦人很盡情的分享書中細節,大家可能就會開始覺得無趣了。

介紹書有以下幾種我常用的角度:

  • 分享書中自己最有感的 3 個部分、章節或觀點,以及為什麼喜歡、有共鳴
  • 個人過往經驗或困擾 → 這本書的哪部分,解決了哪些問題
  • 書中提出哪些問題或練習(作者對自己的提問、作者建議用哪些提問來思考…),可以把這些問題拿來問大家
  • 書中啟發在現實生活中如何實踐、有哪些 action plan
  • 這本書和其他書有哪些相同/相反觀點

找到自己比較喜歡的角度後,就可以接著設計交流和互動環節,讓讀書會不只是單方面的分享,可以變成是一群人的想法碰撞。

2. 流程設計:強調互動、交流環節的目的

身為 I 人內向者,看到有交流的活動都會先後退三步,因此在想設計讀書會交流活動之前,我都會再三顧慮到看活動介紹的大家會有什麼感受。

文章前面也有提到,有些人來參加讀書會不是為了交流,而是單純想了解這本書在講什麼的,所以在設計交流活動的時候,也必須很明確說明互動和交流的目的,讓參與者有明確的期待,知道自己將會需要付出多少力氣參與。

以我和夥伴一起辦的讀書會為例,主軸是主持人互相討論書中的內容,中間會穿插提問和讀者主動分享的環節,活動中間也會另外有 10-15min. 參加者彼此的交流。

對不同期待的人來說,他們從這場活動可以獲得什麼?

  • 想了解書:活動以書為主軸,會有重點章節的導讀
  • 想學習新觀點:可以一次聽到我們三位主持人的觀點
  • 想認識人:可以藉由中場交流時間和身旁參加讀書會的人聊天、認識

跟其他讀書會最不一樣的地方是,我們以 live podcast 的方式舉辦,同時開放讀者上台分享,也會被收錄進該場讀書會的 podcast 中,所以我們又可以多滿足「想分享自己的觀點」的這群參加者!

如果你還沒參加過,推薦你來玩!→ 認識「走在閱讀路上」讀書會

交流活動的比重其實很難一開始就設定好,因為參加的人每次都不同,常常只能根據現場氛圍,決定討論時間長短,但也因為這樣,每次讀書會都會有截然不同的體驗。所以我認為只要先設定好互動的目的,搭配現場即時調整,就能讓參與者各取所需(或是提前讓不適合的人知道不要來報名這場讀書會),自在的參與!

3. 選書:讓「好書」加持你的活動

一開始辦讀書會的時候,都會很直覺的選一本自己目前最喜歡的書,但如果是第一次辦讀書會,想吸引完全不認識的人來參加,選對書很重要,因為在大多數時候,書都比我們有名XD 你可以讓這本比你有名的書,變成曝光的工具,讓你辦的讀書會被更多人看見!

推薦大家選第一本書的方向:

  • 新書:剛上市有一些行銷資源,再加上有很多人沒看過、查不太到書評,真的想知道書在講什麼的人會想參加讀書會
  • 討論度高、社群聲量高:例如某 Youtuber 最近有分享、作者最近有開課…
  • 經典書:例如《與成功有約》、《致富心態》、《原子習慣》、《先問,為什麼?》、《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辦了一場讀書會,然後呢?

以前覺得辦讀書會就是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但辦了五年之後的現在,我認為讀書會是做任何事情很好的起點,怎麼說呢?

如果你想養成閱讀習慣,可以先辦讀書會逼自已看完書
如果你想練習分享,可以先辦讀書會逼自己跟一群人分享自己的心得
如果你想認識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先選定主題挑書,找到可以討論相關話題的人
如果你想拓展視野,跟一群愛書的朋友一起交流觀點,真的是很享受的事!

不論是習慣養成、知識學習、人際連結、溝通表達技能養成… 都可以藉由讀書會來加速累積!如果你也有想做的事,試試看從辦一場讀書會開始吧!

在辦了那麼多年的讀書會之後,最讓我樂在其中的,不只是和「有相同觀點的人」交流,更有趣的是那些出乎意料的事,例如讀書會直接變成辯論互相說服,各自都有各自的收穫,又或是同一個觀點實踐在不同人身上產生的改變,你會發現不論同意或不同意作者的觀點,都可以拿出來討論,而這些延伸出來的話題才是讀書會最不可預料、也最好玩的地方。

只辦一場讀書會可能不一定有這種感覺,但持續辦下去,一定會得到只有你自己才知道的收穫。最重要的,還是要回到自己身上,快去辦一個自己也想參加的讀書會吧!

讀書會推薦

認識「走在閱讀路上」讀書會

這是由三位愛書人 Jacky、瓦基和 Jun 一起主持的讀書會。我們從 2021 年 12 月開始,以兩個月一次的頻率定期舉辦,希望透過不同人生經驗與想法的交流,讓你接觸多元觀點,也陪你看見閱讀的力量,創造想要的改變,成就更好的自己。

Bad things can happen fast, but almost all good things happen slowly.

任何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去做

No choice is inherently the best. What makes something the best choice? You. You make it the best through your commitment to it. Your dedication and actions make any choice great. 沒有什麼選擇是最好的。只要你投入,那個選擇就會變成最好的選擇。你的付出就是你對選擇的承諾,而承諾和你的行動,就是讓任何選擇都變成最佳選擇的關鍵。

What would it look like if it were fun?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