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當我們自認為缺少了什麼東西,最自然的反應是向外搜尋解答,可能是 google、看書或去上課。這種方法可以解決一半的問題。但不論怎麼練習、不論怎麼實際把方法應用到日常,也只能解決一半的問題。還有另一半是無法透過外求解決的問題,那些答案不在別人手裡,只在你自己心裡。
我的學習就是極力往外探索的那種,但很少看見自己的感受,就算有很多想法,通常也都是理性腦多過於感性腦,感性也必須建立在理性的前提之上。但最近遭遇到一些挫折,讓我發現好像不太能用同樣的方法繼續下去了…
上禮拜參加《蕯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讀書會,整整四小時有聽沒有懂,腦袋大當機,那些從來沒運作過的迴路,就算開機了也還熱不起來,然後又參加了小虎的口語表達班,同樣的感受再來一次QAQQ
小虎的課都會讓我很不安,因為他總是會提醒我這一點:「學再多的技巧,都可能因為缺少自己內心的答案而無法完整」
學技巧、學方法的時候,往往會想追求完美。但回到自己內心,你只能,也只需要追求完整,而完美有可能讓你窒息,追求完整才能得到自由。
那種自由,是不害怕被人評斷、自有定見的自由,是不需要先被人肯定,才能肯定自己的自由,是有態度有觀點,然後能夠傳達給對方的自由。
這堂課比起以前上過的很多課程,方法不多但卻都很深刻。也許關於說話、關於表達,這才是我需要的解答。
聲音訓練 羅鈞鴻/小虎
透過聲音,讓每個人都能更好地「成為自己」。
如果對文章內容有任何問題,可以在底下留言跟我說。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幫我拍手並分享,讓更多的人看見我的文章。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到你~(´▽`)
By Jun